从Dior到Fendi,洋品牌为何屡踩“文化红线”?

  文|新浪财经 罗宁   近日,意大利奢侈品牌Fendi(中文名芬迪)因一款联名包的设计引发争议。该包使用了类似中国结的编织工艺,但在品牌宣传中却称其为“韩国传统工艺”,并...

从Dior到Fendi,洋品牌为何屡踩“文化红线”?

  文|新浪财经 罗宁

  近日,意大利奢侈品牌Fendi(中文名芬迪)因一款联名包的设计引发争议。该包使用了类似中国结的编织工艺,但在品牌宣传中却称其为“韩国传统工艺”,并暗示源自韩国传统文化。

  这一表述迅速引发中国消费者的强烈不满,Fendi也被指“文化挪用”甚至“文化剽窃”。事件发酵后,尽管Fendi官方客服回应称“已关注并反馈至相关部门核实处理”,但该品牌至今未致歉。

  不少网友表示全面抵制Fendi:“赚着东方市场的钱,却把东方文明当调色盘随意涂抹?”

  其实近年来,洋品牌在文化上翻车事件屡见不鲜。从Dior“马面裙”事件到如今的Fendi“中国结”事件,其背后所属的LVMH集团屡次“翻车”,可能暴露了其对传统中国文化的轻视。

  根据LVMH集团近期发布的2024年度财报显示,LVMH集团亚洲地区(不包括日本)销售额在第四季度同比下降了10%,全年则下降了11%。对于中国市场情况,LVMH的首席财务官表示,“市场仍然低迷。”

  “文化挪用”的Fendi频现质量问题

  Fendi“中国结”事件起源于2024年11月,其与韩国手工艺人合作的联名手袋设计,其绳结造型与中国结高度相似,但品牌在Instagram等平台将其归为“韩国传统工艺”,并暗示源自韩国文化。网友批评Fendi存在“文化挪用”甚至“文化剽窃”。

  争议发酵后,Fendi删除了相关帖子和视频,但截至发稿,Fendi官方未发布正式声明,更没有致歉。值得注意的是,品牌代言人程潇迅速宣布与Fendi合作已到期,而近期官宣的代言人檀健次、宋雨琦则暂未回应。

从Dior到Fendi,洋品牌为何屡踩“文化红线”?

  实际上,韩国挪用“中国结”的事件早有预警。据公开信息查询,韩国女团IVE在2024年5月的打歌节目中,全员佩戴白色中国结,且女团成员安宥真在早前宣传出现大量中国传统元素的MV《HEYA》时称“韩国的独特之美”,而Fendi曾在2023年宣布安宥真成为其韩国品牌大使,后者还曾为Fendi拍摄多组时尚大片。

  也因此,网友们认为,作为面向中国市场的奢侈品牌,Fendi此次“核实处理”的太极打得再圆,也遮不住某些品牌骨子里的傲慢:赚着东方市场的钱,却把东方文明当调色盘随意涂抹,“强烈抵制”。

  还有网友总结称“中国结从殷商走来的三千年编绳记忆,倒成了韩国匠人的独家专利?”

  而对于Fendi,此次因“文化挪用”造成的翻车,仅仅只是其近年来国内出现的诸多问题之一,作为与Gucci、Prada等品牌处于相近水平的奢侈品牌,其商品质量曾多次被检测不合格并被监管机构点名批评。

  据不完全统计,在2014年,2017年、2020年,Fendi接连被有关部门曝出商品质量问题。尤其在2020年第三季度,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共抽查了Fendi旗下284批次样品,经检验,有67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

从Dior到Fendi,洋品牌为何屡踩“文化红线”?

  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Fendi做工差”“包包表皮掉渣”“表面起球”“鞋子穿三次就开胶”等关键词频频出现,在黑猫投诉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网站,关于Fendi的投诉量有近千条,多与其所宣传的“工艺精湛”严重不符。

  为什么海外品牌总“不长心”?

  对中国文化的轻视造成负面影响的不仅是Fendi。

  实际上,近年来,杜嘉班纳(D&G)、包括迪奥(Dior)、LV等海外品牌在国内出现的“翻车”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还有品牌出现舆情后视而不见,被消费者指责“装傻充愣”,此举也对其销售造成了极大影响。

  关于文化最大的一起舆论风波,要属杜嘉班纳事件。在2018年11月,作为意大利奢侈品牌,杜嘉班纳(Dolce & Gabbana,简称D&G)在上海举办的大秀,其发布了三则名为《起筷吃饭》的广告宣传片。广告中,一位亚洲面孔的模特被指导用筷子吃意大利披萨和甜卷,筷子被描述为“小棍子形状的餐具”,模特的姿势和表情被指“丑化”了中国人。此外,广告片中还存在对中国文化的刻板印象和对白人模特的“美化”,引发了中国网友的强烈不满。

从Dior到Fendi,洋品牌为何屡踩“文化红线”?

  随后,D&G创始人之一Stefano Gabbana在社交媒体上与网友争辩,并公然辱华。这一言论迅速发酵,不少消费者要求退货,国内主要电商平台(包括天猫、京东、网易考拉等)全面下架了D&G品牌的相关商品。章子怡、陈坤、李冰冰等明星纷纷表态抵制D&G大秀,原定的时装秀被迫取消。

  该事件对D&G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受到明显冲击,其线上销售渠道一度瘫痪,至今都未“恢复元气”。

从Dior到Fendi,洋品牌为何屡踩“文化红线”?

  类似的还有2022年Dior“马面裙”事件。Dior推出的一款廓形裙因与中国传统服饰“马面裙”高度相似,却未提及灵感来源,引发了中国消费者的质疑和不满。由于Dior官方未对“马面裙”事件进行正面回应,被指责为“装傻充愣”,忽视了中国消费者的质疑。这一事件导致Dior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形象受损。

  在“马面裙事件”后,Dior所属母公司LVMH集团在中国的营收出现了“严重的两位数”下降。

  Dior和Fendi,均属于LVHM集团。今年1月,LVMH公布的2024年四季度和全年的财务业绩显示,2024年的营收846.8亿欧元,较2023年同比下降1.7%。四季度营业收入239.3亿欧元,同比下降0.08%。此外,集团经常性营业利润自2020年以来首次下降,在有机基础上下降了14%,至196亿欧元,主要受到增长放缓、成本增加和产品价格几乎未变的压力,影响了利润率。

  而在亚洲地区,LVMH也遭遇“寒冬”。截至2024年12月31日,LVMH集团亚洲地区(不包括日本)销售额在第四季度同比下降了10%,全年则下降了11%。对于中国市场情况,LVMH的首席财务官 Jean-Jacques Guiony 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市场仍然低迷。”

  值得注意的是,Fendi此次负面新闻发生之际,正是其加速在华布局之时。而随着社交网络对于Fendi品牌的质疑,其在华运营也将受到冲击。

  据悉,2025年Fendi品牌将迎来百年庆典,此前曾宣布檀健次为男装代言人,并计划通过明星效应提升市场渗透率,但相关负面事件在社交网络上的传播正在引发持续的产品抵制声浪。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的《2024中国奢侈品市场洞察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奢侈品消费者预计实现奢侈品消费5,720亿元,较去年增长4%,连续五年对全球奢侈品市场贡献达20%~25%。然而,消费者对品牌文化尊重的诉求也在显著增长,并成为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显然,此次事件也再度折射出奢侈品行业在文化融合中的深层矛盾。

  专家:国潮已兴起,“洋大人”真该好好“补补课”

  针对“文化挪用” 这一概念,一些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产业界尚无统一明确的定义和判断标准,这也导致对相关品牌难以形成硬性的约束。但不少专家认为,即便如此,公众也具有针对传统文化的朴素情感,若企业在营销宣传过程中没有对此展现尊重和敬畏,则极易造成负面舆情,甚至严重影响其经营发展。而纵观不少海外企业,即便已经在中国拥有极强的“吸金”能力,但往往仍在对异域文化缺乏理解和尊重的情况下,随意运用其元素,或是对原文化进行错误展示。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国际商务学院副教授刘凌指出,中国奢侈品消费水平不断上升的同时,各大品牌纷纷被曝存在辱华、歧视、区别对待中国消费者的现象,可见尽管大多数品牌以本土化策略为标榜进行战略布局,但在实际实施中并没有真正深入了解本土文化,而是仍然以自我为中心进行跨文化传播活动,这是其在中国市场总“不长心”的直接原因。

  上海夏至良时咨询管理公司高级研究员、大消费行业分析师杨怀玉告诉新浪财经,从此次事件,能看出部分奢侈品品牌存在对中国市场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他们未能充分认识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以及中国消费者对文化认同的强烈需求。“但国外奢侈品品牌频繁“翻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品牌自身的文化认知不足、全球化与本土化失衡、危机公关机制不完善等内部因素,也包括市场环境变化、消费者需求转变等外部因素。”他表示,对于奢侈品品牌来说,要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必须加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制定有效的本土化策略,加强内部管理和培训,并建立完善的危机公关机制。同时,也需要真正重视中国市场,倾听消费者声音,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

  行业分析师张书乐表示,国外企业特别是消费品厂商,总是有股“洋大人”的傲慢与偏见,不光是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更加不乐意了解,总觉得中国消费者还和十多年前一样对洋货有特殊的情绪价值,甚至乐意为假洋货买单。然而,在国潮兴起,新国货正在全球赢得市场的当下,这种对中国市场的消费情绪变化不予理睬的态度,恰恰让一些洋品牌出现各种翻车,甚至最终从中国离场。顾客就是上帝,不只是服务和品质,还有对消费者文化传承的尊重,这恰恰是一些洋品牌该好好补课的“大事”。

本文来自作者[仆钰珂]投稿,不代表手机游戏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jyxw.cn0731.cn/bk/t2-2025043870.shtml

(3)

文章推荐

  • 服装面料成分英文缩写是什么

    网上科普有关“服装面料成分英文缩写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服装面料成分英文缩写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服装面料成分英文缩写如下:A:Acrylic腈纶AL:Alpaca羊驼毛CUP:CUPRA酮氨BEM:BEMBERG酮

    2025年01月22日
    849
  • 高情商发朋友圈的句子

    网上科普有关“高情商发朋友圈的句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高情商发朋友圈的句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语录类1、从遇见你的那一天起,我走的每一步,都是为了接近你。2、有你们的陪伴,我将风雨不惧。即使流泪,也会勇敢微笑。3、学着做你自

    2025年01月24日
    818
  • MicroStrategy称持有近50万枚比特币,价值474亿美元

    专题:科技板块短期盘整消化结构性行情或仍未结束  “比特币巨鲸”Strategy公司(原名MicroStrategy)周一表示,在2月18日至2月23日期间,该公司利用上周通过零息可转换债券发行筹集的约19亿美元资金购买了约20356枚比特币。  截至2月24日,该公司持有约499096枚比

    2025年02月25日
    5
  • 外媒:俄军反攻几乎将库尔斯克乌军一分为二,乌军士兵面临被包围风险

      【环球网报道】据乌克兰《基辅独立报》、美国《纽约邮报》等多家媒体3月7日报道,俄军近期在库尔斯克地区取得重大军事突破,已摧毁乌军在该地区的后勤系统,乌军士兵面临着被包围的风险。当下乌军在该地区的处境急剧恶化,可能在两周内放弃军事行动。  《基辅独立报》称,前线乌军士兵和医护人员透露,俄军三天

    2025年03月08日
    2
  • 全国人大代表、万华化学董事长廖增太:加快推进好房子建设,建议制定无醛添加人造板标准

    华夏时报记者何一华李未来两会报道在全球能源转型与碳中和目标驱动下,化工材料正成为建筑节能与环保领域革新的核心引擎。从高性能隔热涂层到相变储能建材,化工科技的突破大幅降低了建筑能耗,助力绿色建筑实现"被动式节能";而生物基聚合物、可降解复合材料等环保材料的涌现,不仅减少了传统建材的碳足迹,更推

    2025年03月09日
    4
  • 美国石油行业巨头将与特朗普会面 表达感激的同时也将奉上“逆耳忠言”

      十多家石油公司高管将于周三与特朗普会面,届时他们将表达感激之情,也会奉上逆耳忠言。  业内领导者称,他们有表达谢意的诸多理由。特朗普是美国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的坚定拥护者,誓言要释放行业潜能。上任两个月以来,他已采取措施,开始撤销那些提高运营成本、减少燃油需求的政策。  但对于将在白宫拜访特

    2025年03月19日
    3
  • 摩根大通将DEI项目更名为“DOI”

      在特朗普政府对美国国内多样性、公平性和包容性计划大加挞伐后,摩根大通调整了该项目的名称。  首席运营官JennPiepzak在周五给员工的备忘录中写道,以后“多样性、公平性和包容性”项目将改名为“多样性、机会性和包容性”,简写从DEI改成DOI。  自1月上任以来,特朗普签署了一系列行政

    2025年03月22日
    5
  • 麦格理:予对中石化及中海油田服务跑赢大市评级 目标价为5.1港元及12.1港元

      麦格理发布研报称,预计2025年石油市场将严重供过于求,该行股票研究团队目前对油价走势仍持结构性下跌看法,认为持续的供求失衡将令油价逐渐回归成本曲线水平,抑压供应增长,将WTI平均价格预测由每桶约66美元下调至65美元。  该行预期,油价下行时中国炼油业务将具有一定优势,预测今年中国核心炼油利

    2025年03月25日
    2
  • 农业板块强势崛起!12只农业ETF大比拼:国泰养殖ETF最大,易方达农业ETF费率最低,建信农牧ETF今年跑输基准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4月3日,A股农业板块表现亮眼,多只农业类ETF涨幅居前。当日涨幅榜中,平安基金养殖ETF(516760.SH)以2.64%居首,招商基金畜牧养殖ETF(516670.SH)涨2.08%。畜牧板块受益于猪周期回暖预期,

    2025年04月04日
    2
  • 布伦特原油自2021年8月以来首次跌破65美元

      布伦特原油跌势加深,自2021年8月以来首次跌破每桶65美元,交易员消化了OPEC+的意外增产和迅速升级的全球贸易战影响。  这一国际基准原油价格过去两天每桶下跌约10美元,而美国原油期货也跌至2021年以来最低水平。油价下跌之际,全球市场普遍下跌,包括从天然气到谷物等大宗商品市场。

    2025年04月04日
    3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仆钰珂
    仆钰珂 2025年04月05日

    我是手机游戏的签约作者“仆钰珂”!

  • 仆钰珂
    仆钰珂 2025年04月05日

    希望本篇文章《从Dior到Fendi,洋品牌为何屡踩“文化红线”?》能对你有所帮助!

  • 仆钰珂
    仆钰珂 2025年04月05日

    本站[手机游戏]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仆钰珂
    仆钰珂 2025年04月05日

    本文概览:  文|新浪财经 罗宁   近日,意大利奢侈品牌Fendi(中文名芬迪)因一款联名包的设计引发争议。该包使用了类似中国结的编织工艺,但在品牌宣传中却称其为“韩国传统工艺”,并...

    联系我们

    邮件:手机游戏@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