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服装浪费的纪录片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服装浪费的纪录片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身体出不了门的日子
眼睛可以先替我们去旅行呀
泡上一壶香香的茶
拿出嘎蹦脆的零食
打开投影仪,跟着纪录片去旅行!
借助旅行纪录片的镜头
我们好像能一起跨越山海
到达同样真实、有温度的远方
等到我们真的去到当地
又会有另一种神奇的感受
所以在家等待远方的日子
就算不出去露营、踏青
也不能白白浪费啊!
呐,游小侠来给大家推荐一波
豆瓣高分 (9分以上) 、评论高赞的
宝藏旅行纪录片
情节不枯燥、文化内涵丰富
不会看睡着!
它们在不能出门的日子里治愈了我
也希望同样能给你带来一样的快乐!
速度收藏,宅家也不无聊啦!
No.1
《锵锵行天下2》
“脱口秀式旅行纪录片”
豆瓣评分:9.3
老早就想给大家安利这档
深度文化体验旅行脱口秀节目了!
主要嘉宾窦文涛
被誉为“最佳谈话类主持人”
看这几集的题目就知道了
网友纷纷赞叹“看见了不一样的世界!想去!”
看了第一季就会想
“一定要去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看看”
比如节目里的 土耳其
欧洲古代文明的源头 希腊
第二季的精彩就更不用说了
驾乘房车穿越青海、甘肃和内蒙古
深入广袤大漠的神秘角落
一望无垠的 青海湖
沙漠里的网红打卡地 火星营地
形形色色的 西北 美食
……
这部纪录片,让浮躁的都市人
去感叹自然之壮美、重拾知识之魅力
跟随有识有才的前辈
去看神树,看 俄博梁
去感谢大自然重塑我们的内心
他们在旷野和星空中, 探索 这个时代
人们内心深处关心的话题
向观众展现中国西北神秘而辽阔的浪漫
和深厚的人文内涵
他们和天文学家聊宇宙、聊银河
借着旅行的视角
说的每一句话都能抵达内心
无意间还帮助无数人“反emo”了
这也许就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的真正魅力吧
No.2
《南太平洋》
“BBC精良的"蓝色大海传说'!”
豆瓣评分:9.6
喜欢大海?不要错过这部片子!
一开始很多人是
冲着 卷福 的配音去的
却没成想 被BBC拍摄的美景 震撼住了
片子制作极其精良,讲述了
太平洋南部海域 独有的文化 历史
以及散布其中的2万余个岛屿
例如 神秘的复活节岛、浪漫的大溪地
美到不真实的新西兰
……
岛屿间的各自孤立,使得这里
聚集了稀奇古怪的生物
偷别的幼鸟当自己孩子的 军舰鸟
拥有成年礼的 信天翁
……
许多还都是 全球唯一物种
片子的慢速摄影美到爆
在那片深邃的蓝中
每个定格画面都是一张完美桌面
再配上卷福性感的配音
网友评价
“这个片子实实在在地延长了我的生命”
喜欢大海的你,千万!不能错过!
No.3
《地球脉动2》
“致喜欢动物界的你”
豆瓣评分:9.8
9.8分的作品你见过几个?
当年第一季播出的时候
不少人感叹
“有生之年可能再也看不到
比这更好的自然纪录片了”
时隔10年第二季
一举成为被纪录片爱好者
封为 “神作” 的纪录片
摄制组为一组镜头在南极住3年
在40 的沙滩暴晒几个月
在雨林穿梭、在海上航行
……
主要聚焦大自然的动物
《地球脉动2》共6集
每集都是一个单独的主题
岛屿、山脉、丛林、沙漠、草原、城市
六个不同的主题
探索 不同自然环境下的动物
全程无尿点,动物萌得像看动画片
绝不是需要耐心的纪录片!
网友表示,看完企鹅辛苦带娃
树懒为求偶全速前进
感觉 被励志到了
毕竟努力生活、享受每一天
才是对生命的尊重啊
No.4
《极地》
“致喜欢动物界的你”
豆瓣评分:9.3
这是一部 关于西藏的纪录片
2017年开播9.5高分!
据说为了拍摄这部纪录片
摄制组花了 2年时间,行程4万公里
这部更聚焦于个人
从21个生活在西藏的普通人
到整个藏区的世界观
善良淳朴的人们
对自然有着非常崇高的敬畏之心
在这部只有7集的纪录片里
你会时刻 为西藏的美惊叹
连绵不绝的雪山、湛蓝澄澈的湖泊
广袤无垠的高原
……
每一帧都美到想截图保存!
这世界上就是有些地方
虽路远不易达
却也因此成了人间秘境
保留了纯净原始的美
以及 历史 沉淀下来特有的人文之美
“原地不动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极地居民活得纯粹、看得透彻
没有去过西藏的话
先来看看这部纪录片吧!
No.5
《我在故宫修文物》
“当荧幕前的艺人以普通人身份回家乡”
豆瓣评分:9.4
跨越明清两代、建成将近六百年的故宫
收藏着包括《五牛图》《清明上河图》在内的
180多万件珍贵文物
历经百年沧桑,这些瑰宝蒙上了尘埃
从故宫博物院建院那一天起
温柔耐心的文物修复师
让珍宝重获新生
他们谦虚于手艺,颇食人间烟火
几十年就这么如水而逝,非常有真实感
看到他们站在 历史 的洪流中
肩负的责任感、对后世的忐忑和传承
实在令人肃然起敬
而且 文物的特写镜头实在太美了
不出门的日子里
来感受中华泱泱大国的匠人精神吧!
No.6
《河西走廊》
“跨越千年的壮阔土地”
豆瓣评分:9.7
说到中国最优秀的纪录片
《河西走廊》绝对榜上有名
许多网友看完之后
觉得“有生之年一定要去河西走廊走走”
看看这片跨越了千年的壮阔土地
从汉帝国抵御匈奴
驰骋边疆的 大快人心
到唐宋元时期中原文化
与西部民族的宗教 信仰融合
这部纪录片一气呵成、大气磅礴
文案极其优美有韵味
音乐更是加分不少!
这部纪录片展现了
河西走廊辉煌苍凉的
自然风光和生态风貌
还加入了不同 历史 时期
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和故事
属于一不小心就会熬夜看完系列
No.7
《我住在这里的理由》
“每个人都有,住在这个城市的理由”
豆瓣评分:9.2
这部纪录片,是日本导演竹内亮
通过嘉宾拜访 住在海外的中国人
来介绍各地风土人情的
旅游 式纪录片
前几部是采访 在日本生活的中国人
日本电视台第一华人女主持人
在日本开民宿的中国阿姨
……
跟他们一起去旅行、体验日本文化
著名的浅草寺、年轻人聚集地秋叶原
……
每个主人公的故事都很有趣
也顺道带我们游览各地的风景和人文
第二季开始有了 住在中国的外国朋友
每个人住在中国的理由五花八门
有为了中国女孩来到惠州的厄瓜多尔钢琴才子
也有不会中文、定居乐山的意大利小伙
还有为冲浪“变成”海南人的日本大叔
故事非常有趣,也能从中感受到
中外文化的差异和融合
嘉宾和导演都在中国生活蛮久
拜访前只知道地点
称其是“完全没有台本的自由旅行”
还有类似
“中国的首付能在日本买什么样的房子”
这样的话题,非常有趣
嘉宾拗口的中文甚至还有点 搞笑
追的停不下来
是轻松的下饭纪录片了!
No.8
《航拍中国》系列
“大型旅行宣传片”
豆瓣评分:9.2
央视出品,必属精品!
有那么几个大家 耳熟能详 的系列
无论什么时候看都不会踩雷
比如,被称为大型旅行宣传片的
《航拍中国》系列
“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
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
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
是四季轮转的天地
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许多场景都需要在特定的时间
才能捕捉到最美的时刻
一边赞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
一边感到很幸运
生在拥有如此多壮丽景观的中国
既有风光旖旎,又有人文沉淀
台词句句都美到爆炸
开启上帝视角
穿越时空重新认识中国吧!
喜欢 美食 的小伙伴
可以看看 《沸腾的火锅》《宵夜江湖》 等
解解馋,或重温一下
《人生一串》、《风味人间》 系列
无坑无雷,一部比一部下饭!
在这里就不多赘述啦~
如果你不想或者还不能出门
又不知道在家干什么
不如打开这些绝美的
高分旅行纪录片
让眼睛先去旅行吧
等疫情过去,一起去打卡呀!
编辑@丁丁
当女生开始看纪录片-格局炸裂
纪录片《敦煌》,拍的很用心很规整的一部纪录片。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敦煌纪录片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篇一:敦煌纪录片观后感经好友推荐,得知中央新闻频道正在播放纪录片《敦煌》,共10集,拍摄耗时6年。每晚等着看是看不到的,于是网上下载来看。以前对于敦煌的了解只是皮毛中的皮毛,只知道一定要去看下这个包含千百年精华的伟大杰作,但同时也听说因为不懂,外行只是看热闹。于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看这部纪录片,以备往后真的去敦煌也好有所感受。但看了以后,真是泪流满面啊~~~ 呵呵!
《探险者来了》
看了第一集的唯一感觉,就是悲愤和痛心。王道士发现了这个尘封百年的宝藏,上报官府,却无人对此感兴趣。倒是外国人千里迢迢来到敦煌,仅用了些许钱财,便将许许多多珍贵的经卷带到异乡。等到国人意识到敦煌的重要性,而命当地官员将剩余经书护送至京时,居然只用马车裹草席,遗失不计其数。相比之下,斯坦因和伯希和等所谓外国盗窃者倒是用箱子精心护送。心寒啊~~~。更甚者,抵达京城后,贪官居然中饱私囊,将仅存的经书部分藏于家中,还为了不被发现,将如此贵重的珍宝一撕为二。悲愤啊~~~。
“所藏经书和壁画,以英国者为多,法国者为精,俄国者为杂,日本者为隐为秘,中国者为散为乱”。看到这里,我觉得,我不认为那些外国人是盗窃者,骗子,我觉得他们是在代表中国妥善保存这些精品。如果没有他们,这些珍贵的东西只会被忽视,被遗失,被破坏。只是现在如果我们想看这些真品,要大老远跑到大英博物馆,法国国家博物馆等去看,唉~~~ 这是不是一种债呢?人家千里来拿,我们国民要用千里去观来还...
说王道士是罪人,是没有远见的小农民,这不公平。他为敦煌守了7年,没有得到丝毫赞赏或报酬,这是灰常令人伤心和气馁的。当这个淳朴善良的农民,遇到知音,不管他们是出于真心或为达目的,但他总觉得这些他发现的东西终于有价值了。不怪他,不怪他,呵呵!
《千年的营造》
跨越多个朝代,经历千百年的历史。有盛有衰,但至少有幸保存了下来,还好敦煌身处郊外,不会被战乱所打扰。所以啊~~~ 做人也要低调,太锋芒毕露,必然造灭,哈哈!(开玩笑,开玩笑,嘿嘿)
《藏经洞之谜》
原来在藏经洞之前还有很多珍品,但是因战乱被毁了。现在世人所看到的,原来是靠僧侣们,民众们手抄的,小小烛台(灯光不足),毛笔书写(很慢的),一页一页抄的,实在太牛了!(貌似我现在手抄一页书,就酸的勒,唉,废特勒,呵呵)。道真和尚,为了补全和增加经书,到处去乞经。那时好像都是靠步行哦,小小身躯,在浩瀚的沙漠中前行,忒崇高了...后来雕刻印刷的出现,终于不用手抄了,所以现在技术的运用还是很有必要的,呵呵!
很多普通百姓奉上毕生积蓄,为佛,更为了得到内心的幸福和安妥。这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的寄托。这让我联想到西藏。听说西藏的部分喇嘛很坏,他们就利用民众这种单纯的信仰,骗取他们的牛羊,土地。能够控制人们信仰的人是很恐怖的(好像这个词不太妥,但该用什么词呢,不知道了,呵呵)。法 功也是如此吧...所以往善的方向,是佛;往恶的方向,那便是魔。
当时因为缺乏纸张,所以严格要求节约用纸,正反面书写,写错还要写个“兑”字才好兑换。反观我们,唉,就拿我们医院,我们科来说吧~~~ 这每天浪费的纸就不知道有多少了。偏远地区的孩子还么有纸来写,想到这里,愧疚啊~~~。
《无名的大师》
“工匠莫学巧,巧即他人使,身是自来奴,妻是官家婢。”看到现在,觉得那些工匠,画匠,木匠好伟大哦~~~ 风餐露宿,吃不饱,穿不暖,却为我们留下如此宝贵的财富。史小玉为了能有幸留下自己的壁画,住在莫高窟长达6年,学习各个朝代的各家画法。试想哦~~~ 如果这当中,他放弃了,不等了,那也就没有《千手观音》这幅画作了。“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放弃而失败。”所以,这6年,是在磨练他的画技,考验他的意志,真正的梦想,是不该被放弃的。
篇二:敦敦煌纪录片观后感如今电视里浮躁的东西太多,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做的片子很少,有些虽有诚意水平却欠缺,有水平没境界还是问题,总之想在电视上看到点好东西真难。大年初一到初十,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放了纪录片《敦煌》,我一集没落很认真看完了,很喜欢,总想写点什么记录下来。
这几年电视里经常会冒出一些大制作的东西,所谓大,自然是投入大,但未必水平高,有些实在是生造出些大场面的热闹,胡扯地糟蹋钱;还有一些投入大也确实有诚意,因制作者水平问题,出来的东西大而空洞、华而不实,用力过猛却难打动人,再加上如今是个炒作的社会,万事不离一个炒字,“震撼、终极”之类的宣传词铺天盖地(如果件件如是,人只怕早都被震到地球外面去了!)所以看电视的期望值真不敢太高了,不过记录片《敦煌》的诚意、水平和境界还确实打动了我。
据说为了这部片子,5年里摄制组先后9次深入敦煌,行程数十万公里,拍摄素材近400盘磁带,制作者为了充分了解敦煌的底蕴,多次与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及多位敦煌学者、研究人员进行文稿讨论,再将这些徐徐反应出来,采用了一集演一个主要人物的表现手法,拍摄水平也不错,高清摄像,很多画面极美!关键的一点——境界如何呢?以前看敦煌的片子和文章,里面常常会为流失的、损毁的文物痛心疾首,人一激动就难免不客观,纪录片的一大忌讳就是不客观,不过《敦煌》制作者的历史观是以前很少看到的,这部纪录片很平静、如涓涓细流缓缓地去讲一些故事,带给人的不再是恨,而是感动。
片子的定位很恰当,没有想把自己宣传成大制作的东西,而且很少有特别正式的记录片会用许巍的歌声来做主题曲,虽然《悠远的天空》是个老歌,但放在这个片子的片头很合适,悠远、空灵、虔诚的歌声正是这部片子想向人传达的感觉。片头中制作者的名字在显现片刻后即化作了沙被风吹走了,一下子让我心里涌上了淡淡的悲伤,敦煌以及我们和所有的一切最终都会化作沙被风吹走……
好像这是首次对那些原来称为掠夺者的人采用了西方一致认可的称呼“探险者”(探险者本身是个中性词),“探险者们”的所作所为曾经成了中国文化人心里沉沉而尖锐的痛,但是说实话,看了整部片子之后,我不再象以前一样为那些文物被掠夺而愤恨了。敦煌经历了辉煌、沉寂后在中国国力最弱的时候被发现就是最大的悲哀,也就注定了后面悲惨的命运。当年道士王圆箓发现敦煌藏经洞后也曾经上书慈禧请求保护,一些经卷被运到北京,部分就被当官的私吞了,私吞到也罢了,怕事情败露,将那么多年大漠环境中很不容易保存下来的唐时经卷一撕两半,取好的自己留下,剩下的再交上去!英国的斯坦因也好、法国的伯希和也好,包括美国臭名昭著的华尔纳,或骗或买或偷或抢,但是他们知道那些东西的价值,没有糟蹋(华尔纳破坏了壁画),或交或卖都给了各自国家的博物馆,而中国剩下的呢?被撕得不忍目睹,所以想想那些珍宝只要还在,还被好好保护着,就比被自己的败家子毁了还是强太多!再说点题外话,在我看来,美不因政治、国家而存在而产生,美是属于全人类的,我很憎恶一种行为:把艺术品毁掉以抬升剩余艺术品的价钱!
敦煌的建造持续了千年,一千年间,无数的画师、工匠、雕塑者用毕生心血浇灌出了这一旷世之作,那么多人!能想象吗?那么多人的精神、心血倾注进去形成的东西气场该多强大?
那些人的.作品很多都可以超过如今所谓的大师,现今的“大师”们为了名与利都太浮躁了,没人会象当年的画师毕生在敦煌临摹,只为在偶尔一个机会里能在一个哪怕很小的洞窟里留下哪怕一面壁画。在敦煌,我们看到很多类似吴道子画风的作品,吴带当风,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曹衣出水……敦煌的美是直指人心的,当一个人去塑造自己所爱的,所追求的,所向往的东西和只是为了名与利做出来的东西就不可能一样!那些制作者们与其说在画画在塑造泥胎不如说是在创造理想的世界!莫高窟一定是有灵魂的,它的灵魂是所有这些创造者以及后来保护者灵魂的汇集,所以它能够那么动人,这种动人一定可以超越宗教和国界,一直被称为强盗的华尔纳在日记中写到“我不是佛教徒,但是这里塑的满天神佛是那么美,美得让我忍不住跪下去”(这与我看到龙门卢舍那大佛的感觉到是一模一样)。
我最近一直在想到底怎么去形容人所创造的美,我想到的词就是“淡淡的……”我一点也不喜欢现在798们所创造出的东西,那些人在为了美还是为了钱中挣扎的很拧巴,美可以高雅可以质朴可以粗犷但不该是狰狞的、张扬的、纠结的,《敦煌》这部片子里在阐述中国美学追求时用了一词“含而不露”,我认为就该是我所想到的那个“淡淡的……”吧。
敦煌的舞蹈是专门的一集,在这里又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念念不忘的舞剧《思路花雨》,英娘反弹琵琶的造型大概算得上是我小时懵懂心灵的美学教育启蒙了,我们的文化总会有些东西慢慢地沉淀在心里成为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
该片中还是有为尊者讳的地方,只提了张大千对敦煌的保护而没有提他对敦煌的破坏!华尔纳破坏的壁画又怎么能和张大千相比国人接受的教育总是非此则彼的,其实人是最复杂的动物,绝不该是单一方向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承认呢?这片子中已经用和原来完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和体谅王圆箓了,那为什么不能再客观点介绍张大千呢?辩证法存在那么多年了,还非要在宣传上走极端,被表扬的人就不能做坏事?被批判的人就不能做好事?何必呢?
有一点让我略感惊讶的是,保护敦煌的人大多是长寿的,72岁的樊锦诗简直就算壮年,90多岁的学者还有那么多健在,由此我看到了,原来艰苦的物质环境并不会让我们的寿命损失多少,心灵的纯净可以这么有力量!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一个一个学者用他们几乎毕生的精力倾注进去保护敦煌,这些皓首穷经、长年修炼的中国学者真值得人去深深致敬!片子最后一集里的一个镜头很美也很有寓意:雨过天晴了,在保护者的墓地和莫高窟直接横跨了一道彩虹,中间是他们种起来的保护林和奔流不息的大泉河,不需要说什么,这座上天给的桥一直联系着那些保护者灵魂和莫高窟的灵魂。
摘一段解说词吧,写得很美:
雨过天晴了,就在墓地与莫高窟之间搭起了一座清晰的彩虹,仿佛要向人们诉说着什么。在墓地的对面,正是莫高窟北区僧侣们修行洞窟,它们也曾经是当年画工们居住的地方。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无名的大师们在画出了令后代儿女骄傲的不朽作品之后,却终年居住在这低矮的洞子里,病了、伤了、老了,直到默默死去。千百年来,他们的魂灵同样守护着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古代艺术画廊。
片尾曲没有歌声,只要乐曲,音乐响起,让人平静,也让人惆怅……
篇三:敦煌纪录片观后感刚看了大型纪录片《敦煌》,很震撼很痛心,也为古老的中国人自豪。习惯了看娱乐节目、偶像剧、时尚八卦,再次接触这些有深度的东西,我被深深的触动了。这些久远而深厚的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瑰宝,也是我难得的精神滋养。跟随历史的脚步我不时的陷入深思,深深的被吸引。记得以前上学时和刚工作时业余常读书,可不知何时看的书越来越少,越来越“时尚”,与经典无缘,与灵魂无关,没深度很浮躁。读的书浮躁了,人也跟着有点迷茫和浮躁了。最近,已经开始读有深度的报纸,关心国家大事,工作生活再次度过迷茫,找到了新的方向、希望和快乐,很充实。人生是一次次的迷茫,又一次次的清醒,在这迷茫与清醒的轮回里,感谢有家人朋友始终相伴,感谢有书籍穿越时空的点拨,感谢有类似“敦煌”的精神滋养,感谢时间抚平一切伤痕沉淀智慧人生!
篇四:敦煌纪录片观后感最近看了纪录片《敦煌》,拍的很用心很规整的一部纪录片。看的时候小小地感动了一下:因为题材本身,因为许巍的主题歌,因为张楚何勇的配乐,因为镜头的整洁,因为周兵许巍张楚何勇都生长于古时的丝路上……更是因为:周兵一直在做纪录片,张楚许巍他们一直在做音乐。
导演周兵是原《纪事》的制片人,所以积累了大量拍纪录片的经验。在此怀念下《纪事》,它是《东方时空》里我最喜欢的一个子栏目,每期都会播出一个纪录片或专题片。但是,《东方时空》先是改版又是改主持人最后改播出时间,把自己改的渐渐淹没于荧屏里。我在台里听到改版就头疼,我们做电视的为什么总要改版呢?是观众浮燥还是我们更浮燥?寿命很长的《动物世界》正是因为不改才屹立不败,连音乐都是十几年前的那个音乐,大家还是很喜欢看。
我喜欢做电视,却越来越少看电视。现在,屏幕上玩过选秀之后玩明星,玩过明星之后玩相亲,一浪高过一浪。纪录片,越来越难看到了。我承认我也是其中做无聊节目的一员,尤其是娱乐节目,做的时候很热闹很刺激,特别是直播前精神昂扬,调光时的一束追光或对讲耳机里同事的对话都能激起对工作的热情,如果某次,哪个机位换了摄像或者导播换了人我都会觉的没谱,庞大的舞台和同事团队仿佛泰坦尼克,和灯光音响一样变幻多彩。但是节目结束之后,音乐还在耳边挥之不去,舞台上瞬间人去楼空,听着同事们一声声收工的声音,看着黑暗的舞台,心里比舞台更加空洞,似乎什么也没有留下,只有幻觉般的过眼云烟。
这个时候电视吸引我的,不是因为作品的问世感,而只是它不可或缺的团队精神。同时,我也无限怀念起纪录片。
拍摄一个纪录片周期很长,拍摄过程较闷。拍摄周期从最短的几天到几个月甚至几年,需要一定的沉淀和耐心。前期对画面质量和镜头语言要求较高,所以摄像要扛大机器,以拍出小机器拍不出的景深感,一个大摄像机的重量有二十多斤,每次摄像需要一扛几个小时,天天如此。而回来后素材的选取率基本是1/10或者更低。现在我还能记起原来那些炎热的夏天,我们出差很多天到一个地方,装着满满BT带和充电器,带着沉重的大摄像机和三角架拍摄纪录片的日子。
相比前期的劳累,纪录片的后期也颇费功夫。首先对稿子的要求很高,因为镜头太多,需要一个个记镜头、同期声。我们做后期时都喜欢开夜车,因为白天编辑室里人多静不下心,到了夜晚,没人抢编辑机,没有声音打扰,干起活儿来很有感觉。我喜欢这个过程,说不准原因,虽然很累,但是真的很喜欢。等到片子做完时,差不多眼皮都睁不开了,但这时也是最兴奋的时刻,因为可以坐下来一遍一遍观赏劳动成果了。
敲完这些字的时候,仿佛时光回到了十年前。的确,找一个有意义的选题,搭档一个默契的摄像,再加上一个幽默的司机,一起艰苦而专心地拍些日子,再经过我们的手变成一个个片子,给它们起一个个名字 ,这样的工作再累也有意思。
和同事交流时他说:“年纪越大越爱看纪录片了,安静下来看纪录片是一种享受。”我说:“我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喜欢纪录片了。”只是现在,哪家电视台还会把更多的时间让给纪录片呢?
我想到了阳光卫视,想到了杨澜。别的不想多说,只想说:不管怎么样,杨澜创办的阳光卫视给我们开创了一个人文地理纪录片频道的先河,也许她一开始就知道这个频道在中国会是什么命运,但是她的确是一个徇道者。在今天,谁还会像《小鸭的故事》那样,对着一只小鸭不停地拍下去呢?
所以,周兵他们只要一直在做电视纪录片,就足够了。
2022-05-15
你知道女生为什么一定要看纪录片吗?
因为在记录里,你能够看到自己从未看过的世界。无论是关于人生百态,历史人文,还是社会现实,女性成长,提高审美等问题。你能够在纪录片中找到答案。
纪录片没有剧本和排练,也没有刻意夸张的故事情节。它展现出来都是生活的现实世界。无比具体现货,不惨任何的虚假。它相比电视剧和**而言,能够给我们带来最强烈的感触。
纪录片看多了,或许我们会逐渐发现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了,内心潜移默化地长出了力量。
你会变得更加通透,看到事物的眼界和格局超乎旁人。也更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了。
80部能够提高格局,开阔视野的优秀纪录片。(摘自某书)
1、搞钱纪录片
《成为沃尔巴菲特》8.7分
《资本的故事》8.8分
《隐形亿万富翁》9.1分
《经济机器是如何运行的》9.5分
《10分钟速成课:经济学》9.3分
《无节制消费的元凶》9.6分
《为什么贫穷》9.1分
《美国商业大亨传奇》9.3分
2、女性成长
《女人woman》9.3分
《她说:女性人生瞬间》9.3分
《雕塑**》9.0分
《我真正的天才女友》9.2分
《女性崛起》8.5分
《等不到道歉》9.1分
《中国反家暴纪事》9.3分
《女大法官金斯伯格》9.4分
3、心理学纪录片
《积极心理学》9.6分
《我们如何对抗抑郁》8.1分
《伴侣治疗》9.2分
《探索心理学》9.3分
《我聪明的大脑》8.2分
《你看不见的我》8.6分
《梦的解析》7.5分
《看穿读心术》8.7分
4、人生百态
《人生第一次》9.1分
《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9.3分
《地球公民》9.9分
《但是,还有书籍》9.4分
《守护解放西》8.6分
《是这样的,法官》7.6分
《和陌生人说话》9.3分
5、历史人物
《国家宝藏》9.2分
《如果国宝会说话》9.4分
《我在故宫修文物》9.4分
《河西走廊》9.7分
《丝绸之路》9.4分
《西南联大》9.3分
《中国通史》9.1分
《典集里的中国》8.7分
6、自然地理
《地球脉动》9.7分
《我们的星球》9.8分
《极地》9.8分
《海豚湾》9.9分
《宇宙的奇迹》9.6分
《航拍中国》9.2分
《蓝色星球》9.8分
《未知之境》9.4分
7、艺术审美
《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9.2分
《文明的轨迹》9.3分
《摄影艺术百年史》9.1分
《旷世杰作的秘密》9.2分
《华伦天奴:最后的君王》8.2分
《印象派绘画与革命》9.4分
《黛安娜弗里兰:眼睛要旅行》8.6分
《九月刊》8.0分
8、美食风俗
《核众食堂》9.9分
《走跳舌尖的弄巷美食》9.7分
《孤独的美食家》9.9分
《美食的诞生》9.5分
《水果传》9.7分
《人生一串》9.7分
《舌尖上的中国》9.8分
《菲儿来蹭饭》8.7分
9、人物传记
《梁思成与林徽因》9.5分
《科比的缪斯》9.2分
《寻找小糖人》9.9分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8.9分
《毕加索的秘密》8.8分
《揭秘莎士比亚》9.3分
《乐士浮生录》9.8分
《永远的车神》9.8分
10、口才提升
《十三邀》9.1分
《朗读者》8.6分
《杨澜访谈录》7.3分
《一本书一座城》7.9分
《我的青铜时代》8.5分
《圆桌派》9.1分
《书房里的世界观》7.2分
《奇遇人生》8.7分
去努力开阔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格局!收藏这些本纪录片,有些纪录片集数较多。在我们浪费时间刷抖音,娱乐,打游戏的时候。多花点时间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过不多久就会发现自己变化。
一起变成最美好的女性!
关于“服装浪费的纪录片有哪些”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荤治柯]投稿,不代表手机游戏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jyxw.cn0731.cn/brand/t2-2025041001.s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手机游戏的签约作者“荤治柯”!
希望本篇文章《服装浪费的纪录片有哪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手机游戏]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服装浪费的纪录片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服装浪费的纪录片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