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网上科普有关“服饰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服饰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远...

网上科普有关“服饰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服饰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远古时期,人类过着十分原始的生活,经常穴居深山密林,以树叶草葛遮身,从而起到了防寒的作用。后来,由于石器及火的发现,人类自然懂得了用兽皮护身御寒,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山西朔县峙峪人及河北阳原虎头梁人的遗穴中发现的用兽骨制成的骨针可以看出,简单的用兽皮缝制的原始服装已经出现,从而揭开了服装史的序幕。

养蚕和纺织丝绸是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技术,殷商时期,人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这一技术,织出了许多精美的丝绸,为制作服装打下了基础。从出土文物看,中国冠服制度在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了周代才已完善,并被纳入“礼治”范围,帝王、百姓的服饰有了一定的区别。根据《周礼》记载,凡有祭祀之礼,帝王百官皆穿礼服。礼服由冕冠、玄衣及纁裳等组成。冕冠是帝王祭祀时戴的最贵重的礼冠。商周服饰的主要形式是上衣下裳制,上衣袖小、衣的长度大多在膝盖处,衣领、衣袖、衣褶等处多绘有精美图案衣用正色(青、赤、黄、白、黑等)、裳用间色(正色相调配而成的多次色)。

人类早期是不穿衣服的,以树叶遮体,服装有着怎么样的起源呢?

中国服装历史悠久,服装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期。在北京周口店猿人洞穴曾发掘出约 1.8万年前的骨针。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有管状骨针等物出土。可以推断,这些骨针是当时缝制原始衣服用的。

西周时,等级制度逐步确立,周王朝设“司服”、“内司服”官职,掌管王室服饰。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分析,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于夏商时期,到周代已完整完善,春秋战国之交被纳入礼治。王室公卿为表示尊贵威严,在不同礼仪场合,顶冠既要冕弁有序,穿衣着裳也须采用不同形式、颜色和图案。最著名的为《尚书·益稷》所载十二章服:“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绘,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十二章纹遂成为历代帝王上衣下裳的服章制度,一直延用到清帝逊位、袁世凯复辟称帝。从周代出土的人形文物看,服饰装饰虽繁简不同,但上衣下裳已分明,奠定了中国服装的基本形制。

春秋战国服饰(公元前770~前221)春秋战国时期织绣工艺的巨大进步,使服饰材料日益精细,品种名目日见繁多。河南襄邑的花锦,山东齐鲁的冰纨、绮、缟、文绣,风行全国。工艺的传播,使多样、精美的衣着服饰脱颖而出。春秋战国时期,不仅王侯本人一身华服,从臣客卿也是足饰珠玑,腰金佩玉,衣裘冠履,均求贵重。古人佩玉,尊卑有度,并赋以人格象征。

秦汉服饰(公元前221~公元220)这一时期的衣料较春秋战国时期丰富,深衣也得到了新的发展。特别在汉代,随着舆服制度的建立,服饰的官阶等级区别也更加严格。秦汉服装面料仍重锦绣。绣纹多有山云鸟兽或藤蔓植物花样,织锦有各种复杂的几何菱纹,以及织有文字的通幅花纹。西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张骞奉命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陆路通道,成千上万匹丝绸源源外运,历魏晋隋唐,迄未中断,史称“丝绸之路”。

魏晋南北朝服饰(220~589)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等级服饰有所变革,民族服饰大为交融。冠帽已多用文人沿用的幅巾代替,有折角巾、菱角巾、紫纶巾、白纶巾等。魏初,文帝曹丕制定九品官位制度,“以紫绯绿三色为九品之别”。这一制度此后历代相沿杂而用之,直到元明。晋代的首服除幅巾为社会沿用之外,有官职的男子还戴小冠子,而冠上再加纱帽的称漆纱笼冠,本是两汉武士之制,传之又传,不仅用于男官员,并流传民间且男女通用。南北朝时,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人民错居杂处,政治、经济、文化风习相互渗透,形成大融合局面,服饰也因而改易发展。

隋唐服饰(581~907)隋唐时期,中国由分裂而统一,由战乱而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服饰的发展无论衣料还是衣式,都呈现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彩锦,是五色俱备织成种种花纹的丝绸,常用作半臂和衣领边缘服饰。特种宫锦,花纹有对雉、斗羊、翔凤、游鳞之状,章彩华丽。刺绣,有五色彩绣和金银线绣等。印染花纹,分多色套染和单色染。隋唐时期男子冠服特点主要是上层人物穿长袍,官员戴幞头、百姓着短衫。直到五代,变化不大。

宋辽夏金元服饰(947~1368)宋代基本保留了汉民族服饰的风格,辽、西夏、金及元代的服饰则分别具有契丹、党项、女真及蒙古民族的特点。各民族服饰再度交流与融合。宋代服饰大致有官服、便服、遗老服等三式。宋代官服面料以罗为主,政(蟹)府因五代旧制,每年要赠送亲贵大臣锦缎袍料,分七等不同花色。官服服色沿袭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官服服式大致近于晚唐的大袖长袍,但首服(冠帽等)已是平翅乌纱帽,名直脚幞头,君臣通服,成为定制。宋代官服又沿袭唐代章服的佩鱼制度,有资格穿紫、绯色公服的官员都须在腰间佩挂“鱼袋”,袋内装有金、银、铜制成的鱼,以区别官品。

明清服饰(1368~1911)明代以汉族传统服装为主体,清代则以满族服装为大流。而上层社会的官服是权力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自唐宋以降,龙袍和**就为王室所专用。百官公服自南北朝以来紫色为贵。明朝因皇帝姓朱,遂以朱为正色,又因《论语》有“恶紫之夺朱也”,紫色自官服中废除不用。清代官帽与前朝绝然不同,凡军士、差役以上军政人员都戴似斗笠而小的纬帽,还视品级高低安上不同颜色、质料的“顶子”,帽后拖一束孔雀翎。翎称花翎,高级的翎上有“眼”(羽毛上的圆斑),并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别,眼多者为贵,只有亲王或功勋卓著的大臣才被赏戴。皇帝有时还赏穿黄马褂,以示特别恩宠。四、五品以上官员还项挂朝珠,用各种贵重珠宝、香木制成,构成清代官服的又一特点。

对于服装的起源,人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测,普遍被接受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实用主义学说:这个理论认为衣服可以保护人类免受自然灾害、野兽、或其他超自然力量的伤害。在5万~10万年前,欧洲大陆的原始居民为了度过第四冰川期的寒冷气候,同时因为体毛的退化,在洞穴中生火取暖,并用兽皮遮身以便保暖。

二魔法象征说:原始信仰,认为生老病死、天灾地变和野兽的侵害,是魔鬼神灵生气时对人类的惩罚。为了避免生命财产受害,在身体的一部位配戴某些东西,如野兽的骨牙,皮肤上割青,或破坏身体的某一部位,作为避邪祷福的符物,认为如此则魔鬼神灵或可息怒而避免疾病、野兽的侵害,及天灾的发生,此即魔法象征说。现代澳洲丛林的居民全身赤裸但却用彩色的泥土为自己和家人画出美丽的纹身。他们相信这些原始的装饰充满神奇的力量,用鲨鱼牙齿穿成的项链,用玛瑙贝壳做成的腰带,用羽毛做成的头饰,都具有祈愿和符咒的功能。

三团体识别学说:为达标识目的,而产生衣服的学说。原始民族或未开化民族中,勇者、强者的象徵,用装饰物配戴身上,或在皮肤上施以色彩、刀痕等象徵各人的身份、地位与力量,或作为其他民族区别的手段',达到标帜的作用。

四礼仪标记说:即衣服的起源,来自人类仪式的学说。南太平洋有一个叫做泰极族的民族,其风俗为新郎要向新娘投掷衣服,此意昧著衣服与仪式之间,有其不平凡的关系。

五性吸引说:中国历史学家吕思勉服装起源的原始动机在于吸引异性。他在一篇关于衣服的专业论著中说:“衣之始,盖用以为饰,故必先遮蔽其前,此非耻其裸露而蔽之,实加饰殷以相挑逗诱。”心理学者威斯特马克也认为人们最初穿着衣服并不是为了遮盖自己的身体,而是为了吸引别人对遮盖部位的注意。中东的特瓦格族男性都戴面纱,用来遮盖他们认为有情色诱惑的嘴巴;在亚马逊丛林居住的苏亚女性,都裸露身体而佩戴唇盘,若唇盘未戴,导致嘴巴被外人看见是非常羞耻的事。

六社会地位说:服装还可以作为阶级符号的象征。我国自古以来崇尚服装制度,有上冠的雅誉,并借服装的型制、色彩、服章等以区别阶级、维系伦常。服装在不同时期充当着不同的社会角色,象征身份和地位。

七羞耻学说:所谓羞耻说,即是裸体出现於他人的面前会感到羞耻,为了遮羞而产生衣服的说法。这种说法脱胎於基督教的旧约,在伊甸园申的亚当与夏娃(原始人类),吃了智慧果(进化)之后,对裸体生活感到羞耻。美国动物学家D·莫瑞斯也认为,遮羞是服装产生的早期动机。

关于“服饰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首晓燕]投稿,不代表手机游戏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jyxw.cn0731.cn/brand/t2-202504925.shtml

(702)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首晓燕
    首晓燕 2025年04月05日

    我是手机游戏的签约作者“首晓燕”!

  • 首晓燕
    首晓燕 2025年04月05日

    希望本篇文章《服饰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能对你有所帮助!

  • 首晓燕
    首晓燕 2025年04月05日

    本站[手机游戏]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首晓燕
    首晓燕 2025年04月05日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服饰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服饰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远...

    联系我们

    邮件:手机游戏@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